要裝箱還是拆封


有 個事實是,Java中有些型態不是物件。像是int、double、boolean等基本資料型態不是物件,而有些時候,你希望它們以物件的方式存在,例 如當你需要在Collection中放些整數時,但Collection要持有的都是物件,不是基本型態,這時候你必須將基本型態包裝為物件。

最基本的作法就是透過包裹類別,例如:
Integer i = new Integer(300);

你也可以透過包裹類別的valueOf()方法來傳回包裝了基本型態資料的物件,例如:
Integer i = Integer.valueOf(1);

如果打算包裹的資料動作頻繁,而且是在某個小範圍之內,建議使用valueOf()方法,例如Integer的valueOf()方法,在JDK5之前,是這麼寫的:
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(int i) {
    final int offset = 128;
    if (i >= -128 && i <= 127) { // must cache
        return IntegerCache.cache[i + offset];
    }
        return new Integer(i);
}


也就是在-128到127之間所產生的包裹物件,將會放到快取中重複使用,而在JDK6之後,則是這麼寫的:
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(int i) {
    if(i >= -128 && i <= IntegerCache.high)
        return IntegerCache.cache[i + 128];
    else
        return new Integer(i);
}

IntegerCache.high預設是127,所以預設是在-128到127之間所產生的包裹物件,將會放到快取中重複使用(可以透過設置屬性java.lang.Integer.IntegerCache.high來設定IntegerCache.high的值)

在JDK5之後,增加了自動裝箱語法,您可以這麼寫:
Integer i = 10;

自動裝箱運用的方法還可以如下:
int i = 10;
Integer j = i;

可以自動裝箱,也可以自動拆箱(Unboxing),例如下面這樣寫是可以的:
Integer foo1 = 10;
int foo2 = foo1;

在運算時,也可以自動裝箱與拆箱,例如:
Integer i = 10;
System.out.println(i + 10);
System.out.println(i++);

編譯器會自動幫您進行自動裝箱與拆箱,即10會先被裝箱,然後在i + 10時會先拆箱,進行加法運算;i++該行也是先拆箱再進行遞增運算,反組譯以上的程式,就可以看到,所謂的裝箱,就是透過valueOf()方法,所謂的拆箱,就是透過intValue()
Integer integer = Integer.valueOf(10);
System.out.println(integer.intValue() + 10);
Integer integer1 = integer;
Integer integer2 = integer = Integer.valueOf(integer.intValue() + 1);
System.out.println(integer1);

自動裝箱與拆箱語法很方便,但在運行階段您還是瞭解Java的語義,例如下面的程式是可以通過編譯的:
Integer i = null;
int j = i;
 
語法是在編譯時期是合法的,但是在運行時期會有錯誤,因為null表示 i 沒有參考至任何的物件實體,它可以合法的指定給物件參考名稱,但null值對於基本型態 j 的指定是不合法的,上面的寫法在運行時會出現NullPointerException的錯誤。

再來看一個,先看看程式,你以為結果是如何?
Integer i1 = 100;
Integer i2 = 100;
if (i1 == i2)
     System.out.println("i1 == i2");
else
     System.out.println("i1 != i2");
 
以自動裝箱與拆箱的機制來看,我想你會覺得結果是顯示"i1 == i2",您是對的!那麼下面這個你覺得結果是什麼?
Integer i1 = 200;
Integer i2 = 200;
if (i1 == i2)
     System.out.println("i1 == i2");
else
     System.out.println("i1 != i2");
 
預設結果是顯示"i1 != i2",這有些令人訝異,語法完全一樣,只不過改個數值而已,結果卻相反。

這與'=='運算子的比較有關,'=='可用來比較兩個基本型態的變數值是否相等,事實上'=='也用於判斷兩個物件變數名稱是否參考至同一個物件。所以'=='可以比較兩個基本型態的變數值是否相等,也可以判斷兩個物件變數的參考物件是否相同。先前說過,對於值從-128到127之間的值,它們被裝箱為Integer物件後,預設會存在記憶體之中被重用,所以當值在100,使用'=='進行比較時,i1 與 i2實際上參考至同一個物件。

如果超過了從-128到127之間的值,預設被裝箱後的Integer物件並不會被重用,即相當於每次都新建一個Integer物件,所以當值在 200,使用'=='進行比較時,i1與i2參考的是不同的物件。但是如果你啟動程式時,設定了 java.lang.Integer.IntegerCache.high屬性的話,結果又不同了:
java -Djava.lang.Integer.IntegerCache.high=300 Main

這次又顯示i1 == i2了,因為你藉由java.lang.Integer.IntegerCache.high屬性設定要快取的範圍。

所以不要過份依賴自動裝箱與拆箱,您還是必須知道基本型態與物件的差異,上面的程式最好還是依正規的方式來寫,而不是依賴編譯蜜糖(Compiler sugar),例如當值為200時,必須改寫為以下才是正確的。
Integer i1 = 200;
Integer i2 = 200;
if (i1.equals(i2))
     System.out.println("i1 == i2");
else
     System.out.println("i1 != i2");
 

結果這次是顯示"i1 == i2"了,使用這樣的寫法,相信您也會比較放心一些。